利用人們呼出的一口氣,就能從中檢測可能患有的疾病。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海洋研究團隊近日成功研發(fā)了一種高通量呼出氣體檢測的新技術和新設備。相對于其他呼出氣體檢測方法,該技術的最大優(yōu)勢在于受濕度干擾小,特別是針對相對濕度高達100%的呼出氣體檢測這一大難點,成功消除了各種除濕方法不可避免會造成衡量待測物損失的不足。相關研究成果發(fā)表在美國化學會《分析化學》上。
人體新陳代謝的部分產物由血液運送至肺部,在肺泡通過氣體交換出現(xiàn)在呼出氣體中。呼出氣體反映了機體的代謝和病理狀況,一些物質甚至可能成為某種疾病的生物標記物。近年來,在氣道慢性炎癥、肺癌、肺結核、腸病、肝硬化、乳腺癌、胃管—食管癌等疾病中,利用呼出氣體檢測來尋找特異性標志物的研究越來越多,國際上為此成立了專門的呼出氣體研究協(xié)會,并出版了呼出氣體檢測的專業(yè)性雜志。
李海洋研究團隊利用高氣壓下的真空紫外燈(VUV)光電離結合飛行時間質譜技術(HPPI-TOFMS)分析人體呼出氣體,在1分鐘的采樣時間內實現(xiàn)了對人體呼出氣體中丙酮、異戊二烯、二甲基硫、乙醇、乙酸等物質的高靈敏檢測。該項技術在污染暴露分析、職業(yè)病防治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。
近年來,李海洋研究團隊始終關注呼出氣體檢測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研究,開拓了將離子遷移譜(IMS)技術應用于麻醉劑分析檢測的“動態(tài)—稀釋新方法”,并受到國際學術界同行的認可。IMS技術上的不斷成熟推進了其在臨床實踐的應用,通過與哈爾濱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合作,成功將IMS儀器應用于手術過程中病人呼出氣體中麻醉劑丙泊酚的在線監(jiān)測,為精準麻醉提供了重要保證。
據了解,呼出氣體檢測具有非侵入性、無損傷、取樣方便、可連續(xù)采樣等優(yōu)勢,是分析化學和醫(yī)學領域的新課題。HPPI—TOFMS應用于人體呼出氣體分析,簡單、快速、無需任何前處理,有望成為一種高通量的疾病篩查工具,并可用于臨床上大數據樣本分析,而且低成本、高通量、大樣本數據的積累有利于發(fā)現(xiàn)新的疾病生物標志物本。(記者 楊麗娟)
23省市自來水檢出致癌物?專家揭真相 近日,清華大學環(huán)境學院國家環(huán)境模擬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公布了對全國飲用水系統(tǒng)中“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”的檢測報告。結果顯示,我國飲用水中檢出9種亞硝胺類物質,是世界上亞硝胺最為多樣的國家。消息一出,引發(fā)起公眾對飲用水安全的擔憂。 【詳細】
膠原蛋白能讓你更有“面子”? 專家稱美容作用小 近年來,雖然膠原蛋白產品一直備受爭議,但市場銷售卻依舊如火如荼,且產品種類不斷豐富,膠原蛋白粉、膠原蛋白口服液以及不同形態(tài)的膠原蛋白肽琳瑯滿目,而不同產品能夠產生的功效,也是眾說紛紜,令消費者困惑不已。 【詳細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