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網(wǎng)傳歐美人午餐時會避開中餐或者其他亞洲食物。原因是他們認為,中餐里的碳水化合物較高,每次吃完后容易犯困,影響下午的工作。這是真的嗎?犯困的鍋真的要中餐來背?
春困秋乏夏打盹,對于愛犯困的人來說,犯困的理由不一而足?蓜e小瞧犯困這件小事,據(jù)統(tǒng)計,由于司機犯困每年引起超過10萬起交通事故,直接導致7.1萬人重大傷亡,犯困4秒就足以在高速路上致命。
最近,一則如何避免午飯后犯困的話題在網(wǎng)上引起了不小的熱度。五花八門的回答里,有的以自身經(jīng)歷為例,有的則引科學研究為據(jù),甚至有網(wǎng)友把犯困的矛頭指向了中餐。
中餐真的是導致飯后發(fā)困的“元兇”嗎?“飯困”的原因有哪些?怎么吃才能抵御“飯困”?科技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營養(yǎng)學專家。
網(wǎng)傳中餐碳水化合物較多易使人犯困
某網(wǎng)站上“為什么歐美人不午睡下午還能滿血狀態(tài)工作”的問題引來了眾多網(wǎng)友圍觀。其中,獲得最多贊同的是網(wǎng)友蔡明航給出的答案。他認為這和飲食結(jié)構(gòu)密切相關(guān)。
蔡明航在美國生活了10多年。在他的印象中,白人同事午餐時會避開中餐或者其他亞洲食物。原因在于,他們認為,每次吃完中餐后容易犯困,影響下午的工作。
吃中餐和犯困有什么關(guān)聯(lián)?蔡明航分析認為,西式午餐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偏低。相比之下,中餐里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飯、白面含量較高。德國科學家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飲食結(jié)構(gòu)中若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且升糖指數(shù)較高,就會迅速升高血糖從而導致大量胰島素的分泌。胰島素讓一種特別的氨基酸——色氨酸進入大腦,而色氨酸在大腦中會轉(zhuǎn)變成血清素導致人們犯困。
對蔡明航的觀點,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、科普作家云無心表示,雖然胰島素的這個作用機理是成立的,但它對于餐后犯困有多大貢獻則是另一回事,沒有數(shù)據(jù)沒法評價。
中國營養(yǎng)學會理事、中國農(nóng)業(yè)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(yǎng)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則認為,飯后易困和餐后血糖、血脂升高有密切關(guān)系,她沒做過相關(guān)的細節(jié)機理研究,不確認哪個比較重要。血糖升高帶來胰島素分泌旺盛是其中因素之一,但可能還不僅僅如此。比如,也有觀點認為是血液粘度上升,血液循環(huán)減慢,大腦供氧減少;或者是消化器官血流旺盛,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等等導致人犯困。
無論中餐西餐吃得太飽都會困
把餐后犯困的鍋讓中餐背,云無心表示不贊同。他指出,一般美國人的工作午餐也有大量面包、意大利面、薯條等,并不完全是牛排、沙拉。在法國諾曼底地區(qū)經(jīng)營一家中餐館的孫娟也表達了和云無心相近的觀點。“西餐中的碳水化合物也超多,像烤土豆、面包,最恐怖的是薯條,油脂含量那么高!
“有種機理分析認為,進餐時大腦分泌的飽足信號分子膽囊收縮素(CCK),會同時激活大腦負責睡眠的區(qū)域。根據(jù)這種理論,那么只要吃得多,都會犯困,這倒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!痹茻o心說。
在解釋飽食后容易犯困的現(xiàn)象時,北京友誼醫(yī)院營養(yǎng)科營養(yǎng)師顧中一也認為膽囊收縮素“功不可沒”。他指出,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餐后2小時人體內(nèi)的膽囊收縮素水平有明顯升高,而膽囊收縮素水平的高低與睡意成正相關(guān)。特別是在攝入富含脂肪的食物之后,膽囊收縮素的水平會更高,所以如果午餐過于油膩的話,飯后人也就容易困倦。
告別“飯困”上班族應少食多動
有研究表明,有些人睡得少還精神好或許與基因有關(guān)。據(jù)顧中一介紹,DEC2蛋白上的一個氨基酸替換突變會導致攜帶這類突變基因的人呈現(xiàn)可以少量睡眠的狀態(tài)。然而,對于這種天生自帶光環(huán)的“基因突變者”,其他人大概也只有羨慕的份兒了。那么,我們這些普通上班族應該怎樣科學地吃午餐,才能美食與清醒兼得,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呢?
在食物的選擇上,顧中一給出了較為具體的建議。他認為,可適當減少淀粉類主食攝入,混合粗糧、薯類、豆類、蔬菜一起吃,不吃甜食。如果有條件,可以少食多餐,例如像幼兒園的“三餐兩點制”,在兩餐之間加健康的食物,像酸奶、水果、堅果等,以減少正餐的攝入量,既有利于食欲控制,又有利于防止困倦!跋虑鹉X會分泌一類叫食欲素的物質(zhì),其含量也與睡意成正相關(guān)。食欲素水平高時人會相對清醒且活躍,反之則感到困倦。當餐后人體血糖濃度升高時,會抑制食欲素的分泌,但是蛋白質(zhì)分解的氨基酸卻能刺激食欲素的分泌,所以攝入富含蛋白質(zhì)的食物有利于餐后保持清醒!
此外,餐后適當運動也能幫助人抵御困意。顧中一表示,餐后不要靜坐不動,更不要趴著。一方面可在午餐一小時后適當做點輕體力活動,例如散步;另一方面可以嘗試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,每周2—3次抗阻力肌肉訓練。有研究結(jié)果顯示人體只要靜坐兩小時以上,就會影響血液循環(huán)和血糖控制。肌肉松軟的人這種現(xiàn)象更為嚴重。所以,在積極健身之后,很多人都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餐后困倦的情況不知不覺地消失了。范志紅也指出,不犯困跟肌肉比例有關(guān),肌肉力量強的人不容易犯困。
在嘗試上述諸法后,如果你還是困得“不省人事”,那么,還有最后一道錦囊——咖啡與茶。顧中一介紹,一般正常成年人,每天攝入不超過400毫克的咖啡因是安全的,以一般的美式咖啡來折算,400毫克咖啡因大約相當于兩個中杯。一杯240毫升的中等濃度紅茶大約含有50毫克的咖啡因,一杯240毫升的中等濃度綠茶大約含有25毫克的咖啡因。所以只要不大量飲用,不用過于擔心攝入咖啡因的副作用。
上班族飲食大解析
上班族三餐的時間安排怎樣最合理?三餐的具體時間應根據(jù)工作起居而定,兩餐的時間間隔在4—6小時為宜。最好能做到三餐時間固定,如果來不及吃某一餐,建議大家在辦公室或包里準備一些食物,比如大棗、巴旦木、牛奶、酸奶等營養(yǎng)價值比較高的零食,但餅干、蛋糕等高熱量低營養(yǎng)的甜食則不適合。沒時間吃飯,千萬不要一直餓著,否則不但傷胃,消化道分泌消化液的能力也會發(fā)生紊亂。
很多人下班后喜歡三三兩兩約著去吃夜宵。夜宵吃些什么,什么時間吃比較合適?一頓好夜宵應該符合以下幾個要求。首先,要低脂肪,少能量,營養(yǎng)價值高一些;其次,要容易消化,不給胃腸增加負擔,不影響餐后的睡眠;第三,要有足夠的飽腹感;第四,不要引起興奮,最好有利于入睡。符合這些要求的夜宵有熱牛奶、熱湯面(添加雞蛋、少量肉末和蔬菜等)、粥類(最好不是純白米粥,而是加入燕麥、蓮子、百合等食材的粥)。建議大家在睡前1—2小時吃夜宵。
周圍很多女性白領(lǐng)為了減肥,晚餐禁食或用水果代替,這種方法真的可行嗎?晚餐不吃可以起到減肥作用,但是這樣也有很大的副作用。因為大部分上班族都是早餐吃得很少,中午吃得很差,就靠晚餐這一頓把營養(yǎng)補回來,但如果把晚餐舍棄了,等于一天要損失40%—50%的營養(yǎng)供應,這樣就會引起身體代謝紊亂,體能下降,容易出現(xiàn)多種營養(yǎng)素供應不足的情況。(記者 唐婷)